網頁

2010年9月11日

看過【The last station】- 愛情與自我的拉鋸戰I.

睡睡醒醒的夢了一夜,心情險受影響,泡了康福茶,坐在窗邊,把前日看的關於俄國大文豪,【戰爭與和平】,【安娜卡列尼娜】的作者 -托爾斯泰晚年傳奇故事的片子-【The last station】做個整理。



全片主要描述他與結縭近半世紀的妻子之間的愛與矛盾。電影的開始,引用他的名言:『All, everything that I understand, I understand only because I love/ 我所知道的一切,皆因愛而起。』原以為小說中信仰愛情的文學大師真實生活也是如此,看下去之後才發現:信念是信念,生活是生活,信念與生活未必緊密相依。人原來可以既信仰愛情,同時又背叛愛情。
托爾斯泰的小說中,那些“為愛而生”與“愛是一切”的信念也許不假,只可惜,那或許只是生命中某段時期的信仰,真誠,卻僅是曇花一現。









電影中,晚年的托爾斯泰宛如”聖人”一般,他崇尚節儉,反對特權,甚至決定放棄個人財產與貴族頭銜,並將他的小說著作權留給俄國人民。然而他的妻子蘇菲亞 卻完全無法接受這個”化小愛為大愛”遺囑,她沒有這麼高貴的情操,她認為托爾斯泰的成就是兩人畢生的努力,最後的結果,不應只是托爾斯泰一個人的決定。於 是,她極力悍衛托爾斯泰家族的權益,據理力爭,一點都不輸男人的膽識,以及時而一觸及發的情緒,使她成為眾人眼中歇斯底里的難搞女人。兩人從年輕到老始終濃郁的愛情,也因此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。



相愛了一輩子的夫妻會在人生的最後關頭漸行漸遠。因為愛不是一切,因為有愛還是不夠。 即使托爾斯泰自認對蘇菲亞的愛情從沒改變過,即使他常常想起最初愛上妻子的感覺: 『年輕的蘇菲亞浪漫率真,美得令人屏息,我感覺自己配不上她。』


多年以後,蘇菲亞直率的性情依舊,對愛情的浪漫心境也始終如一,像個初戀小女孩般,時時需要戀人的寵愛與擁抱;活在托爾斯泰的愛情裡,也活在忠於自我的心裡。
但是,年老的托爾斯泰也許依然愛她,但是他更愛自己的名聲。他完全無視於妻子的想法,一廂情願地認為妻子應該以他的決定為依歸。他受不了兩人爭吵不休的生活,最後甚至不告而別。

不能否認他們由始至終依舊相愛,但愛卻在各自堅持自我的情況下,不斷被劃傷。我想,最傷人心的不是旁人的無情阻隔,而是托爾斯泰用實際行動劃出兩人的界線。在愛情面前,女人還是無法永遠高高在上,內心深處因愛而柔軟的部分,讓她心甘情願放低姿態,只想知道她深愛的男人是否愛她如昔? 捨不得,並非軟弱,而是相信愛情。不夠現實,成為女人在愛情裡的永恆致命傷。

或許最深刻的愛情一定會讓人愛到暫時失去自我,不過,愛情也許沒那麼偉大,自我可能也沒那麼脆弱,愛到深處未必無怨尤,正因為有怨尤,才能看清自己在愛情中的盲點;正因為堅持了自我,才能在事過境遷之後不看輕自己。正因為如此,自己也總會叫醒自己。

醒了,愛的濃度依舊,但是多了謙虛的希望:
希望我們能夠不再恐懼沒有回報的付出,
不再恐懼在彼此面前變的幼稚與笨拙,
不再恐懼被深刻而毫無保留的了解,
不再恐懼揭示彼此內心深處的單純與美好。

我努力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